◆童孟侯现在,不要说写毛笔字,就是用圆珠笔写字的人都渐渐的变少,由于电脑遍及了,敲敲键盘字就出来了。至于文人们本来很垂青的砚台,天然愈加短少用武之地。所以,砚台无法,只能向两极化开展:一种,是极大化,像个天鹅那么大乃至像半个乒乓台那么大的砚台都有售,砚边砚面刻有各种人物、动物和斑纹,价格几万乃至几十万。另一种,则是迷你砚台,极小,极精美,一手可握。
本年,我在歙县买了一只水波纹的歙砚,只要巴掌大,50元钱。整个砚台的造型是一片叶子。我付钱之后发现店里还有好几方砚台是树叶形的,所以向店东请教。
店东说,徽州向来犁地少,人口多,所以老一辈很早就把孩子送到外省去经商,所谓“生在徽州,宿世未修,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日子长了,就形成了全国闻名的徽商帮。可是,老人们天天牵挂孩子,想让他们荣归故里,所以许多歙砚被刻成树叶形的,那是一种寄予和怀念。
我在屯溪古董街还淘到一方特别有意思的小歙砚,砚面上有两条灰黄色的天然纹理,砚台雕琢师来了个巧雕,把上面的那条灰黄线作为云层,云层的后边躲着一弯明月(实际上的意思就是砚池)。下面的灰黄线就当成波涛,波涛上刻有一叶小舟。此砚不光生动,还可两用:平放,就是一只可研墨的砚台;竖起来,则是有水有云有月的一块奇石了。
我还很喜爱端砚,20年前在老城隍庙的地摊上淘到过一只仅有四个硬币大的小端砚。书法家管继平以为这个微型端砚是宋代的,从砚堂上的稠密包浆便可看出。可是,这个老古董归于“民砚”,估量是私塾里的小孩子用的。
2007年,我和多位朋友曾经到广东肇庆去,专门访问那里的端砚街。几十家端砚店都很精彩,前店后坊,自产自销。许多供客人选择的端砚上都有一个个黄绿色的眼,这种眼是为端砚加“分”的。
眼下,听说有的市侩为了让端砚卖出更高的价格,就在端砚上打许多个洞,然后把假的眼镶嵌到里边,再用特种胶水粘住,再和端砚一同打磨,普通人用放大镜都看不出造假痕迹。我突发奇想,问一位店东:你这儿有没有做端砚的原石?
店东撩起产品下面的布帘,公然,那里堆了几十块大小不一的原石。我发现一块线条流通的形状酷似海豚的原石,它的头部正好有一个眼。我问:老板,这块多少钱?他说:是老坑的,还没有雕呢。
我说:你开个价,我想要。他很犹疑,由于让没有雕琢过的“女儿”出嫁,天然是没有身价的。沉吟顷刻,他说:150块!
有个懂砚台的朋友对我说:你保藏的这些小砚台都只能是白相相的。我允许认可。
迷你砚台尽管价格不高,应该也有精品,至少,为了讨人喜爱,它们都雕琢得很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