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美国安全中心发布《中国军民融合战略的神话与现实》报告

来源:乐鱼体育官方大巴黎赞助商    发布时间:2024-08-09 05:53:32

产品参数

  

新美国安全中心发布《中国军民融合战略的神话与现实》报告

  据新美国安全中心(CNAS)官网1月28日消息,CNAS发布《中国军民融合战略的神话与现实》,报告从中国军民融合历史、中国潜在优势、中国法律规定义务、中美技术合作4个方面指出美国理解中国军民融合发展的策略(MCF)的4个误区:一是认为中国MCF是本届政府的新举措,但实际上中国MCF历史悠远长久且多有停滞;二是认为中国因MCF获得了相对美国的明显国防优势,但实际上中国MCF的地方执行、投资基金管理等尚存问题,其成功性难以评估;三是中国政府使用法律强制企业加入MCF,但实际上中国更偏向于激励而非强制措施;四是认为所有中国企业均热情参加MCF、所有中美研究合作均会直接或间接支持其军方,但实际上目前中国高科技企业对其国防事业的参与极为有限。报告建议,美国应持续研究中国企业与军方的合作意愿、中国MCF资源浪费情况、部门间竞争及协调对MCF的影响等,在准确评估基础上协调盟友采取联合政策和具有高度针对性的方法。

  据国防科技要闻2月1日消息,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发布《4+1:生物、核、气候、数字和内部威胁》报告。报告说明,随着美国国内和国际安全环境变化,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应在原“4+1”威胁(俄罗斯、中国、朝鲜、伊朗和跨国暴力极端主义威胁)基础上,关注第二维度的“4+1”威胁,即“生物、核、气候、数字和内部威胁”。报告为美国应对新“4+1”威胁提出5个方面具体建议,包括加强对患者的早期检测、鉴定、隔离、追踪,维持医疗物资库存并建立必要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以应对未来疫情和生物武器威胁;降低核武器在国防战略中的作用,加强国防相关的出口管制制度,以减少核战争威胁;收取碳税以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增加用于指挥、控制、通信和网络现代化的军费投入,以应对数字威胁;增加在教育、基础设施和非国防研究与发展等方面的投资,以增强美国内部凝聚力等。

  据cnBeta网1月29日消息,清华大学交叉信息院量子信息中心金奇奂副教授研究组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组将单量子比特储存相干时间提升至5500秒,刷新了该研究组于2017年创下的660秒的纪录。基于此前的研究成果,研究团队明确了影响量子存储相干时间的主要限制因素:微波信号相位噪声、残余磁场涨落以及微波信号泄漏。在最新成果中,研究团队将实验系统放置于双层磁屏蔽系统中,以减少环境磁场噪声与量子系统的耦合;通过增加激光以及微波信号隔离度减少信号泄露对系统的干扰。此外,为进一步抑制噪声,研究组采用动力学解耦技术,并根据噪声环境优化脉冲参数逐步降低各类噪声源影响。综合以上工作,研究人员大幅度的提高量子比特存储相干时间。该研究成果有望为量子计算和量子网络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据ScienceDaily官网1月28日消息,德国综合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iDiv)为制止当前生物多样性丧失加剧的现象提出具体政策方案。研究人员建议,《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目标应具法律约束力,应大幅度的增加促进生物多样性的财政资源,并采用如支付ECO服务费以及征收相关税收等新手段。此外,应加强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现状、趋势和驱动因素的跨学科研究,以便制定必要的对策。此外,《生物多样性公约》应建立机制,以核查成员国履行责任的情况,并在必要时追究其责任。

  据路透社1月31日消息,世界卫生组织(WHO)率领的由 10 位专家组成的新冠病毒起源联合调查团队结束在武汉的14天隔离,并正式展开病毒起源调查工作。该团队专家分别来自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丹麦、荷兰、日本、卡塔尔、德国、越南和俄罗斯。该调查旨在找出新冠病毒感染人类的途径和方式和首次感染人类的时间。专家这样认为,新冠病毒溯源工作将保持透明。目前,调查组已经开展工作,并与中国研究人员一道探寻新冠病毒的真正起源。

  据核讯天下1月29日消息,韩国原子能研究所(KAERI)的研究人员通过结合3D打印和数控(CNC)加工,制造出了30公斤重的超精密阀门,该阀门包括一套复杂的内部冷却通道。在测试过程中,该阀门达到了商业备件的“1级”安全水平,意味着该安全阀有充足的阻力特性,可在核反应堆中使用。

  据李导聊天室公众号1月29日消息,国际能源署发布《甲烷追踪2021:帮助解决减少甲烷泄漏这一紧迫的全球挑战》报告。报告说明,甲烷排放是全球变暖的第二大原因,减少甲烷排放对于避免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负面影响至关重要,但当前全球对甲烷重视不足。能源行业是甲烷排放量的最大来源之一,其中,石油生产造成的甲烷排放约占总排放量的40%,其余60%则来自天然气供应链的泄漏。对于油气行业来说,积极主动地限制其供应对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同时,政策制定者要认识到减少甲烷的行动是能源转型的关键。国际能源署还提出发展减排技术、更换现有设备并安装新的排放控制装置、进行泄漏检测与修复,以及利用卫星关注甲烷数据等建议。

  据中核智库1月30日消息,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宣布,“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中核集团表示,“华龙一号”首堆所有核心设备均已实现国产,所有设备国产化率达88%,该堆投入运行标志着中国在三代核电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前列,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之后真正掌握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据悉,“华龙一号”每台机组装机容量116.1万千瓦,每年发电近100亿度,能够很好的满足中等发达国家100万人口的年度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同时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31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16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7000多万棵。

  据氢能观察1月31日消息,澳大利亚LAVO公司近期推出全球首个家用氢电池。该设备通过(混合)逆变器连接到太阳能光伏系统,并通过净化系统连接到自来水,光伏系统的多余发电将被该设备内部电解槽利用,并将水转化为氢气,储存在设备内部的罐子中。该设备可储存40千瓦时的能量。在需要这些能量时,该设备可使用一个燃料电池将电能输送到家庭,并添加一个5千瓦时的小型缓冲锂电池以实现瞬时响应。

  据中科院海洋科技情报网2月1日消息,美国夏威夷大学、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以及蒙特里杰克海湾水族馆研究学会的研究人员经过多年开发测试,成功证实自主式水下机器人能跟踪和研究某个远洋涡流移动的微生物群落。研究人员部署了一个由三个水下机器人组成的高科技团队:两个远程自主水下航行器和一个波浪滑翔机水面航行器。水下机器人每次作业时长可达几天,每隔几小时就浮出水面,通过卫星将信息传回给船上的科学家。由于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污染和过度捕捞等活动,海洋正在经历快速变化,这项技术有潜力改变理解和预测海洋健康的能力。

  据航空简报2月1日消息,英国国防科学技术实验室(Dstl)宣布完成大规模蜂群无人机竞赛,这标志着“蜂群无人机作战效能提升”(Many Drones Make Light Work)项目完结。该竞赛由英国国防部(MoD)科学技术部与国防和安全加速器(DASA)联合资助。该实验室表示,此次竞赛在坎伯里亚郡Spadeadam空军机场举行,竞赛中无人机蜂群由5种不一样、不同大小和具有不一样作战能力的固定翼无人机组成,携带6种不一样的任务载荷,执行典型作战任务。

  据科技日报2月1日消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可能改变游戏规则的新分子——低聚环丁烷。该分子以一种极不寻常的方式连接成正方形的重复序列,并能在一定条件下逆转,即可将分子“压缩”变成用来制造塑料的新聚合物,然后将其“解压”(解聚)变回原始单体,以备重复使用。研究人员称,用这种单体制成的材料非常坚硬,并不像一般的再生塑料那样脆弱不耐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期刊。

  据OFweek网1月29日消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3D打印陶瓷基墨水,可用于3D打印带有活细胞的骨骼。该墨水主要成分为磷酸钙,可在水性环境实现纳米结晶,从而利用凝固机制将无机墨水转变为机械互锁的骨磷灰石纳米晶体,此结晶的化学结构类似于骨骼构造,当墨水与含有活细胞的胶原物质结合时,就可形成类似骨骼的组织。该墨水无毒,未来或在骨组织工程应用、疾病建模和药物筛选中具有潜在用途。

  据学术头条2月1日消息,中国科学院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与首都医科大学联合团队开发出一种集成多层电路的电子皮肤(multilayered electronic transfer tattoo,METT)。该电子皮肤包含粘合剂层、离型层以及两者之间的电路模块三个部分,这种设计突破了液态金属基电子皮肤的厚度极限,使METT同时兼具多层电路设计和保形性的优点,电路能集成任意数量的应变传感器或其他功能元件,同时能保留褶皱放大效应,能够牢固地附着在反复变形的褶皱皮肤表面。该电子皮肤延展性可达8倍,且具备保形性和粘性等优点,有望在医疗系统、虚拟现实和可穿戴机器人领域实现大范围的应用。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科学进展》期刊。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隶属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主要职能是研究我们国家的经济、科技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跟踪和分析世界科学技术、经济发展形态趋势,为中央和有关部委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全球技术地图”为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官方微信账号,致力于向公众传递前沿技术资讯和科学技术创新洞见。